证监会:一直积极支持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
pk10二码定位冠军计划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将积极会同教育、综治等部门,进一步强化安全风险研判预警、涉校违法犯罪打击整治、校园安防手段建设、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警校联动工作机制,扎实细致地抓好各项校园安全工作措施的落实,为广大师生创造安全稳定的学习工作环境。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30日电(记者 符晓波、何雨欣、阿依努尔)9月30日夜,秋高气爽,霓虹灯装点下的乌鲁木齐繁花似锦。刚刚完成“升级”的新疆人民会堂焕然一新,数千观众汇聚于此,在国庆来临之际,通过一场盛大的文艺晚会,热烈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深情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新疆前途似锦。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21时,经典旋律在绚烂的舞台唱响,新疆世居13个民族代表身着华丽的民族服饰跃动着走上舞台,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新疆礼赞》拉开序幕。 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全体成员和新疆近千名各族各界干部群众欢聚新疆人民会堂,共同庆祝这一美好节日。 晚会由光辉岁月、春天绽放和丝路彩虹三个篇章组成,从新疆和平解放到民族区域自治;从兵团人屯垦戍边到19个兄弟省市援疆;从石油新城崛起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天山南北60年来的沧桑巨变幻化成动人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如歌岁月娓娓道来。 “我赶着马群寻找草地,漫漫戈壁好似无边火海……”歌声响起,一望无际的荒漠情景呈现在舞台背景上,舞者挥舞着红旗和锄头,舞姿铿锵有力。人们的思绪回到60年前,新疆各族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稳固的人民政权,从此走向自由和光明,用勤劳朴实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家园。 身临其境的舞台效果令观看演出的退休职工梁随宾“时空穿越”:“我仿佛看见了父亲的身影,戈壁荒漠曾经是他劳动的地方。”4岁随父母从黑龙江来支边的梁随宾和新疆“同岁”,如今发已花白的他感慨:“自己的一生留在这里,新疆早已是家、是根。60年的新疆变化翻天覆地,正是最好的年纪。” “毛主席呀毛主席,怎样才能报答你。我要勤生产多卖力,把那盘缠积攒起,有朝一日去看您……”这首新疆各族群众耳熟能详的歌曲堪称经典,迎来台下阵阵有节奏的掌声。舞台背景上,和田库尔班大叔与毛主席双手紧握的黑白照片依旧触动心弦。 “这旋律小时候就常常听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首歌仍然能代表新疆各族人民对党的爱和感恩。”观众夏丽帕说,节目内容编排自新疆真实发生的故事,细节生动感人,展现了每个新疆人的真情实感。 “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开得好,美丽新疆亚克西!”一曲《春天绽放》勾勒出新疆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场景:牧民住上安居房,高铁驰骋在大漠上,群众口袋里鼓囊囊、幸福的笑脸亮堂堂……美轮美奂的舞台上,新疆在经济民生、民族团结、援疆工作、住村工作等方方面面的成就变化一一呈现。 交相辉映的是一幅幅生动的肖像:中国首批维吾尔族航空女兵、行走在南疆的“馕饼医生”,呕心沥血的村支书……《点赞!为洒满爱的大地》情景诗朗诵令人热血沸腾,这片热土英雄辈出,不论是走出大山的逐梦者,屯垦戍边的兵团人,还是从内地、从城市走向基层的建设者和住村干部,他们脚踏坚实土地、心怀崇高理想,用生命定义新疆精神。一句“我们都是新疆人”激励各族儿女继往开来投身新的征程。 呈现这台盛大晚会的演出者同样是新疆巨变的建设者和见证人。来自新疆艺术剧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剧院等12个本土院团的1200多名演职人员用洪亮的歌声和曼妙的舞姿歌颂祖国和家乡,传递各族群众的幸福心声。“能够在新疆人民会堂演出令我激动,是我的荣幸。”新疆艺术学院大二学生黄昊昊参演晚会中的两场合唱节目,从重庆来新疆求学两年多已经留下不少美好回忆,而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典晚会无疑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歌舞不休,高潮不断,观众的热烈掌声贯穿整场。观众贾桂琴感慨:“这是一台精心准备的晚会,节目精彩、故事感人,我们从中忆苦思甜,心怀感激,晚会传达的心意也代表着全疆人民此时最真切的心声和喜悦。” 晚会结束后,“新疆礼赞”的舞台标语下,人民纷纷按下相机快门,留下这一美好时刻。室外,繁星点点,灯光辉映,新疆在祝福中即将迎来新一轮朝阳。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11月27日至28日在京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 提升教育水平,是扶贫攻坚一个“老难题”,不仅关系到未来五年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更是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代际传递的一个治本之策。 近日,新华社记者在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山西等地采访时发现,尽管经过多年努力取得显著成效,但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仍有诸多难题,各级政府、社会各界、贫困群众还在艰难求索…… 都安是广西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地处云贵高原南麓,到处是石头山,田土稀少,俗称“九分石头一分地”。“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这里许多百姓都认这个理。 都安高中教师韦喜凤说,学校近40%学生是贫困生,为摆脱贫困,孩子们读书非常刻苦。去年,这所县城高中10人达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一本上线率超过20%,一度引发轰动,都安高中也成为广西“名校”之一。 身高不到一米六的韦红牡腼腆、寡言。不久前的段考,韦红牡全年级排第10名,班主任梁瑞权说,按现在的成绩,韦红牡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但时间又到月初,她的生活费还没着落。 在都安县大兴乡国隆村,记者见到韦红牡54岁的父亲韦冠时,他正扛着锄头回家,盘算着跟谁再去借钱。家里欠下的2万多元债务,对于这个深山里的贫困户而言,无疑是一笔巨款。 走进韦冠家的木瓦房,只见几张桌子、2盏灯泡,还有乱堆着的玉米梗和木柴,全家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家里养了10只羊、4头猪和1头牛,种了1亩多玉米。 他借的钱,全花在4个女儿读书上。“老大读高中,老二和老三读初中,老四读小学,她们光生活费每月就要1000多元。” 生活的压力,让韦冠夫妻俩喘不过气来。女儿成绩优异,是他们最大的慰藉。韦冠的右眼已视力模糊,为让孩子读书,夫妻俩省吃俭用、四处借钱,从未让一个孩子辍学。 “砸锅卖铁,也要供她们读书。孩子也争气,干完农活总看书到半夜。”妻子蒙凤琴眼圈一红,流下泪来,可抹完眼泪,她又坚定地说,我们这辈人穷怕了,不想孩子们再穷。“最好四姐妹都能读书离开大山。” 在很多贫困地区,都有为送孩子求学而备尝辛酸的故事。在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石楼县等地,就出现不少家长“陪读”现象。 43岁的郭秀林已头顶白发,石楼县龙交乡的这位农妇,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很多。为让小儿子“读书读出去”,从幼儿园开始,便下狠心将孩子送到县城,和丈夫打工并“陪读”,一家人租住在县城周边一座山坡上的民房里。 郭秀林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给小儿子做好早饭,陪他去四五里外的学校上学,然后赶到县城一家烧饼店打工,中午再跑七八里路,回去给孩子做午饭。天色将黑时,再接上儿子回“家”。 记者在西北、西南、华中集中连片贫困带走访时了解到,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很多地方教育条件与外界差距大,一些贫困生初中没毕业便外出务工。 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介绍,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程度都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超过50%的人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2.3%的家庭表示,因为缺少技能摆脱不了贫困。 湖南邵阳县黄荆乡,地处山区一条“干旱走廊”。“黄荆岭,石头壳,缺少水田,光棍多。”民谣这样唱到。记者见到留守女童黄春花,尽管已上小学,但很多简单的汉字她都不会写,1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会做。 她的妈妈早已离家出走,爸爸在外当保安,她由奶奶照顾。 这个寡言的孩子,在和记者近两个小时交谈里始终低着头,过好久才会答一句话,说得最长的一句,是她的理想:“快点长大,出去打工挣钱。” 春花的情况并非个例,在黄荆乡贫困家庭里,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很少。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李斌说,一旦求学条件和求学成本过高,贫困家庭难以承受,或对通过教育摆脱贫困缺乏预期,很容易使贫困家庭放弃教育之路,并陷入“低人力资本投资—低就业—低收入—低人力资本投资”的贫困恶性循环。 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大力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免,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超4%。近年来,营养餐工程、“改薄”工程等政策的实施,使许多山区学校焕然一新,山区优质教师资源流失现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贫困孩子读书开始更有盼头。 然而,城乡差距过大,能继续求学的贫困孩子比例仍很低,且随着发达地区孩子受教育程度持续提升,贫困家庭子女与其差距更无形中被拉大。 即便有机会继续求学,其支出对贫困家庭仍是重负。“进村入户,房子最破、最穷的家庭,九成的可能是这家有孩子读高中或大学。”都安瑶族自治县扶贫办副主任黄若平说。 11月27日至28日举行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成扶贫攻坚的“五大工程”之一。 为贫困儿童打好教育基础,寻求公平教育成为关键。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全面部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截至目前,我国已相继出台《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等文件。 “十三五”规划建议为教育扶贫指明方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在未来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如何让更多贫困孩子拥有可期的美好未来,正成为各地不断探索的命题。 贵州省铜仁市实行“9+3”计划,即9年义务教育+3年中职教育全免费,效果突出,中职院校学生从2013年以前的1万多人增至目前的3.8万人。 “毕业学生平均月薪3000多元,基本实现‘中职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铜仁教育局副局长黄国刚说。 扭转“为读书而读书”的传统思维,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将成为教育扶贫的一大方向。 多名山区扶贫人士说,一些地方“读书无用论”观点有所蔓延,教育扶贫不能只停留在扶持贫困孩子读书上,应把读书和就业、创业结合起来,让贫困家庭感受到教育的作用。 “让贫困家庭孩子能稳定就业,融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有效办法。”苏国霞说,“应鼓励东部地区、企业为贫困家庭毕业生定向提供就业机会。实现稳定就业的,国家和就业地在落户、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等政策上给予倾斜照顾。” 扶贫先扶志。苏国霞认为:“一个贫困孩子成才的故事,不仅会点燃全家的希望,也会带动乡邻。要讲好教育脱贫的故事,从思想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通道。”(记者 夏军、庞明广、杨洪涛、晏国政、谢樱)上海新增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
受全球经济疲软和卢布汇率走低等因素影响,去年赴中国的俄罗斯游客人数有所下降。不过,中国国家旅游局驻莫斯科办事处主任刘建明说,中国游客赴俄旅游取得较快增长,这使得中俄两国互访总人数基本保持平衡。中俄双方互办旅游年之后,中国赴俄游客的年龄构成正在发生变化,俄罗斯也逐渐成为很多中国年轻游客出游受欢迎的目的地。中俄两国希望尽快实现两国互访规模超过500万人次。
